其實早在2010年5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新聞聯播》便有報道稱,山東東營向黃島方向輸送原油的主管道青島膠州九龍鎮工業園段管道破裂,250噸進口原油泄漏,周邊空氣輕度污染,石油管道安全監管面臨困境。這篇報道同時指出,這條輸油管線已經多次發生泄漏事故,它的安全監管工作涉及的各方一直沒形成有效的安全監管合作機制。
如果從美國加州油氣監管局的視角看,除了發生事故的企業是當然的責任方外,政府也要深入思考油氣管道安全監管責任的分擔問題。
2010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被認為是規范油氣管道的基本法,但這部法律沒有專門設定的監管章節。關于油氣監管的責任分擔,《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將具體監管義務交給石油企業履行,政府的作用是以行政處罰方式督促企業,政府并不承擔具體的監管義務。其中,第五十條關于監管責任的規定,要求“管道企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護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一)未依照本法規定對管道進行巡護、檢測和維修的;(二)對不符合安全使用條件的管道未及時更新、改造或者停止使用的……(七)未對停止運行、封存、報廢的管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的。”
中國石油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相比理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是企業和政府畢竟是不同的社會主體,企業和政府在管道安全維護上的出發點、責任性質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這一點上,美國加州油氣監管局的做法有很大啟示意義。按照加州1998年《管道管理法》,油氣監管局對管道的監管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針對所有管道的一般監管;第二類是針對環保紅線區內管道的特別監管。第一類監管重點是防漏測試。油氣公司在鋪設這類管道時需將管道分布圖提供給監管局存檔。油氣監管局的監察員每年都會在規定時間內對這些管道進行例行常規檢查,一旦發現可能漏水、氣或油的管道,要及時報告給監管局并進行管道測試,排除危險。此外,監管局向公眾無償公開管道分布圖,接受公開咨詢,為城市建設、道路鋪設、地下管網建設等提出建議。
第二類特殊管道位于環保紅線區。加州油氣保護法規定,公眾生活區和游玩區周圍300英尺(1英尺=0.3048米)范圍內、河流和野生動物保護區200英尺范圍內、海岸線附近的區域為環保區,環保區內的油氣作業活動要接受更為嚴格的政府監管。環保區內管道的管理事項包括:1.管道的分布圖必須提供給監管局存檔,無償公開并接受咨詢;2.管道的工程和技術規格應有詳細說明并交監管局存檔,以備在測試、維修和緊急情況時使用;3.必須提前制定緊急事故處理方案,特別是發生緊急漏油和爆炸事故的處理預案;4.10年之內建設的管道,在正常操作的情況下,可以暫免測試,10年之后的管道必須每兩年全面系統地測試一次。
監管局要求,地表廢棄不用的管道,油氣公司必須拆除并將地表恢復至原來的生態狀況。地下的廢棄管道,油氣公司需清理干凈管道內部的油或水并注入安全的惰性液體,保證地下管道的承壓能力,保證地層安全。
對比加州油氣監管局的做法,我國油氣監管至少有三點疏漏:1.管道分布圖的公開程度不高,公眾對自己生活區地下的油氣管道不知情;2.管道安全監察以油氣公司自查為主,事實上政府監管缺位,政府并不掌握管道安全情況,也不了解油氣公司的處理預案;3.公眾的生活區和海岸線沒有劃為環保紅線區。
雖然工業事故不能完全避免,但合理的監管體制和嚴格的監管執法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發生。政府應更全面、高效地參與到油氣安全監管中。